灯塔-枣庄市中党建在线 > 党建和组织工作宣传 > 党建动态

枣庄市中:实施“好商量”办法的探索实践

发表时间: 2018年10月24日 15:23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强基固本,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围绕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光明路街道为试点,突出政治功能,在村级事务中实施“好商量”办法,巩固了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实施“好商量”办法的初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一重要科学论断浸润着“平等沟通、协商办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刻体现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科学论断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的担当,深刻体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为此,市中区以光明路街道为试点,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德治法自治深度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实践。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街道党工委组织干部力量下沉,把干部派下去,“单周收集民意、双周商量解决”,在村级事务中实施“好商量”办法,通过有事好商量、有话好好说,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筑牢基层战斗堡垒,提升乡村组织力。

    二、实施“好商量”办法的具体做法

    “好商量”办法突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通过规范流程、分段推进、形成长效,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一)旗帜鲜明突出重点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强化村居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牵头、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采取“1+N”的“六方会谈”模式,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新乡贤、法律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区街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不同人员的范围。建立“好商量”制度,核心在于商量的内容,大到政策学习、小到村民纠纷,村、社区都可以商量。商量重点突出党务、村务、财务,也可以涵盖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家庭及邻里关系、乡风文明等方面。敞开天窗说亮话,做到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会商量,既要好[hǎo]商量,又要好[hào]商量,将问题发现在苗头、解决在萌芽,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构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科学部署分段推进为使“好商量”办法更好发挥作用、积累更多治理经验、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探索实践。一是动员部署、明确目标阶段。对“在村级事务中实施好商量办法”进行理论研究、实地调研、征求意见,明确“实施好商量办法,筑牢战斗堡垒,提升基层组织力”的工作目标。二是以点带面、先行先试阶段。在光明路街道石碑、东盛、佟楼、十里泉、官地、岳楼、田庄等村居先行试点,并对试点村居“好商量”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三是全面推广、巩固提高阶段。在试点村居成功的基础上,实现“好商量”全街道覆盖,并对“好商量”办法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选树先进典型,探索形成一批好的经验。同时,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形成村级事务“好商量”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制夯实责任“好商量”办法坚持以村居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坚持支部书记负责尊重民意和依法办事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民主商议。一方面,规范商量的时间和流程。“单周收集民意,双周商量解决”,实行干部力量下沉,把干部派下去主动搜集民意,寻找问题。通过科级干部、村居干部、新乡贤等多种渠道进行民意收集,积极引导村民及早说、主动说,每月单周包村干部进村,小问题就地解决,大问题登记在册,双周商量解决。党组织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好商量”会议,充分听取民意,最后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加强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村居会议室一室多用,统一悬挂“好商量”标识,保障商量场所。建立“村民好商量”台账,填写“社情民意纪实簿”,将事前、事中、事后按时按事逐一记录,保障商量效果。

    三、实施“好商量”办法的成效

    “好商量办法实施以来,由村级党组织牵头、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好商量”议事,以其独特的制度设计、科学的推进程序,有效发挥了村级党组织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功能,持续推动各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村级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田庄村位于市中区北部,过去的田庄村因城乡交界、发展滞后、规划混乱一度沦为“城市凹地”。今年初,田庄村紧握浙江之信集团与枣庄市供销社果品公司合作投资5.2亿元建设“之信枣庄农副产品贸易博览城项目”落户田庄有利时机,借助“好商量”议事平台,发动动员村民、集聚各方力量、引入社会资本,顺利通过打造市中北大门、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的《田庄村整体开发方案》。目前,项目立项、土地规划、村民搬迁等程序正在快速推进,一个“组织有力、规划科学、建设有序、生态宜居、配套齐全”的现代城市社区即将拉开北部城区发展的大幕。

    (二)社会平安稳定取得新突破坚持实施“好商量”办法与“扫黑除恶”、“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一村一法律顾问”等行动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协同推进,发动动员群众、钝化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平安稳定,共同瓦解黑恶势力滋生的根源和土壤。官地村党支部用好两代表一委员在村内的威望、政府工作人员对政策的把握等“好商量”优势,积极化解干群矛盾,村民由误解变为理解,由猜测变为感恩,有力增强了村民的信赖感和获得感,昔日“乱子窝”变成先进村。据统计,通过“推行新乡贤制度,实施好商量办法”,大量问题得以在村级化解,街道信访量较2017同比下降65%,“平安门户”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美丽乡村建设开启新局面“好商量”议事凝聚社会各方力量,集聚眼界开阔、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各方面人才献计献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佟楼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基础设施欠账多,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人穷志短、矛盾丛生、工作被动,新一届村委班子上任后,召开“好商量”议事会,从美丽乡村规划入手,合理布局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东山阴村美丽乡村建设,街道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与杭州汉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编制《东山阴村村庄规划设计(2018-2028)》,通过“好商量”议事,不但实现规划科学、管理高效、理念先进,更是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积极配合。目前,东山阴美丽乡村建设先期已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对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望山、看水、记乡愁的美丽东山阴即将开门迎客。

    (四)乡村文明水平再上新台阶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孝、善、仁、廉”精髓,注重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乡风。今年4月初,官地村一户宋姓村民的父亲亡故,家人希望办个“风光场面”的葬礼。按照以往一场丧事酒席要办100多桌,还要放炮吹响,光助丧的闲人就上百个,哪家办丧事花费都要小10万。“风光大葬”既违背简办婚丧的移风易俗要求,也给当事者增添了经济负担。村里即刻召集了由支部书记牵头,当事人以及新乡贤、村民代表、街道民政干部共同参加的“好商量”议事会。通过“好商量”为当事人分析政策,算了经济账、精力帐、人情帐。最终,酒席办了不到20桌,每桌花费不到300元,前后支出不到万元。这是官地村10多年来办得最简单的丧事,没有吹响放炮、没有披大孝、没有买棺材。4月22日出版的《大众日报》,在县域版头条,以“这里有个‘好商量’议事会”为题,对此事进行了详细报道。

    (五)重点难点项目推进新方式“好商量”办法的实施,在重点难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发挥了稳定剂和加速器的作用。光明广场二期项目涉及征收土地118亩,其中包括52户、1.4万平方米违建房屋,部分违建存在长达十余年且一直进行经营活动,通过“好商量”办法议事,向当事方解读政策、倾听民意、消除分歧,街道仅用一周时间就顺利平稳的完成了拆违工作。在老枣庄街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好商量”集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对少数民族群众反复做通了思想工作,存在近20年的17户6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得以平稳顺利拆除。沙河子棚改三期涉及德利源市场和周边十余户居民的违建拆除,街道召集当事方及法律顾问、城管、安监、税务、征收等部门进行“好商量”议事,向当事人分析形势、争取政策,签订了依法拆除协议,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解决问题,又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重点棚改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中共枣庄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