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级索镇推行“1334”模式 打造镇村综合治理共同体
发表时间:
2020年03月27日 10:32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滕州市级索镇地处滕州西部,辖区内人流物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给社会治理带来储多挑战。级索镇创新“1334”模式,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多元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人心在网格凝聚、资源在网格整合、需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实现了基层党建全覆盖、社会动态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
突出党建引领这一核心
把党组织设在网格上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始终维护党组织在自治、法治、德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推动社会治理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力量集合。一是建强战斗保垒。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把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念好“选、育、管、用”四字诀,采取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农民经纪人中选拔,以及从有头脑、有眼光的创业人员中回请的办法,使一大批政治素质好、遵纪尚德好、群众口碑好和担当精神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进入村或社区党支部班子,并逐步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全镇“三好三强”型党支部书记达到60%,一类党支部班子达到65%。
选好配强村级带头人
二是嵌入组织体系。采取“党建+网格”方式,根据辖区行政村面积、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居住集散程度、党员分布等情况,共划设一级网格9个、二级网格50个,各网格长均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同时,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积极推进党建进组、服务入户,划设三级网格256个,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确定1-3户党性意识强、作用发挥好、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中心户,全面推行党员街长制、党员楼长制,形成了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位一体”党组织体系,使网格成为了延伸党建触角、开展党的工作的最基本单元。
建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
三是搭建工作平台。坚持用党的资源撬动社会资源,在50个二级网格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并根据群众服务需求,科学设置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多个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人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去年以来,全镇50个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率达100%,打造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温馨之家”。级索社区依托党群服务群众中心,以网格化为基础,全面推行农事托管、家事托管、民事代办“两托管一代办”服务,实现了管理到一线、服务到末端。今年网格员先后为群众代办事项110余件,一次性办结率达到95%以上。
用好用活三种力量
把服务融入网格中
一是党员干部“入格”。对村和社区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协管”,对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接管”,对“两新”组织党员实行“兼管”,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弯下腰、俯下身、沉下心,认领邻里守望岗、移风易俗监督岗、扶贫帮扶岗、矛盾纠纷调处岗、普法宣传岗等10类岗位,消除了服务管理的“真空”。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逆风而行,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设立党员先锋岗82个,成立党员先锋队21个,始终让党旗党徽闪耀在疫情最险处,成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主心骨”。
党员、志愿者一线服务
二是志愿者“入列”。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用好群众中的正能量,组织工会、团委、妇联、民兵预备役、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广泛动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及妇女志愿者、返乡大学生、基干民兵、“五老”人员认领服务项目、联系困难群众、参加邻里纠纷调解、安全隐患排查、治安防控等事务,将上面“千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一根“针”里,形成了网格事务大家管大家办的格局。
部门力量下沉服务
三是部门力量“下沉”。按照重心下移、管用一致的原则,将组织、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人员力量和便民服务资源下沉到网格、延伸到党员群众家门口,建立了“政府吹哨、部门报到、属地认领、办理反馈”机制,在网格中根据群众需求及时提供精准化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纳米”。
建立三位一体机制
把管理落在网格上
顺应社会治理新形势,以“格”为共治基础、以“网”为运行依托,以“信息”为工作支撑,全面构建起网格化定位、多元化管理、全方位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以网管人,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整合网格人员力量,对辖区内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企业开展了普查登记,将人、地、事、物、情、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围。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网格区域管理图、网格员责任包保图,建立了信息研判、预警、反馈等机制,采取上门收集信息及接收电话、微信诉求等方式,“按图索骥”实时掌握群众生产生活动态,推动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专群结合、网格齐发力,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湖北离境人员摸排任务,对85名重点人员全部落实“6+1”帮包监测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保证。
建全网格体系
二是以房管人,破解流动人员管理难题。落实网格主体责任,建立了人来登记、人走销号制度,第一时间掌握房屋变动情况。用好住房人口普查摸底信息和数据库,建立常态化上门入户摸排核查、多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每月月底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将当月落户、居住证办理、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按属地推送给各网格,各网格进行上门核对,实行落地查人、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流动人员失管、脱管、漏管的问题。
“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
三是以技管人,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大力推进“雪亮”工程,累计投入670余万元,在主要交通路口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196个,将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做到了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范围无死角、视频监控联成网。同时,科学搭建“互联网+网格”平台,借助新媒体和信息技术,全面推行电子便民、腾云出入APP,把线下管理服务与线上互动服务结合起来,加强社情民意收集、政策宣传、互动交流,实现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全时通、全覆盖。
建立四项保障机制
把长效落到细微处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把网格化服务管理纳入社会治理,成立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实行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二是强化运行保障。依托综治中心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镇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雪亮工程指挥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资源,建成立了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对网格反馈问题信息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
强化运行保障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了网格员巡查走访、信息采集、处置办理、逐级上报、分流转化、考核评价机制,以及《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用制度保证各个环节既相互制约和监督,又相互配合和支持。
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了社会管理、网格服务、信息动态采集等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建立了“一案一奖”激励机制,根据网格员提供信息线索的价值、化解矛盾纠纷的难易程度等,分别给予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