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北辛街道红色物业“1433”模式
——沈岳佳园回迁小区红色物业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
2020年12月15日 16:15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滕州市北辛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有力实施了一系列实招硬招,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渐形成。其中,北辛街道沈岳家园“1433”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便是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
沈岳佳园建筑面积15万㎡,共有居民1298户,由原城中村沈庄、岳庄回迁改造而来。回迁上房初期,物业难管理、费用难收取等回迁小区通病一件件浮出水面。面对群众期盼,北辛街道秉承“民事不可缓”理念,深入调研论证,在沈岳佳园积极推行“1433”红色物业管理新模式。经过有效推进,实现了小区居民“零投诉”,物业费收缴“百分百”,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管用有效、富有特色的回迁小区物业管理新路子。
搭建一个平台
针对物业资源力量薄弱、服务覆盖面不足、功能发挥方式单一等问题,街道统筹社区党组织、物业党小组、两代表一委员、“两新”组织、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30余家驻区单位,成立了零距离家园联盟联席会,通过规范完善工作例会、错时工作、经费使用、公章管理、三务公开等内部制度,强化落实居民代表会议、“零距离家园理事会”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服务管理。搭建了“服务群众零距离、议事协商零距离、条块协作零距离、多元互动零距离”的“零距离家园”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创新资源配送、服务延伸、组织联建,联席办公等形式,将居民日常所需的政务、生活、健康、文化服务送到社区,使群众少跑腿,就近享受优质服务,形成最大范围的核心议事、服务平台,有效拓展了红色物业承载力,提升统筹能力。
打造四个体系
针对回迁小区居民人员构成复杂、城市融入感不强等问题,街道着力提升社区自治能力水平,鼓励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一是打造党建引领体系。探索实施了“党组织+业主代表+党员楼长+物业管家”融合管理模式,为每单元选择1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威望高的党员担任党员楼长,物业公司同步配备一名物业管家,具体管理服务本楼道所有事物,形成了党支部统管、12名党员楼长直管、业主代表和物业服务人员协管、联抓共管的条块协同的物业服务体系。
二是打造居委支撑体系。将居委服务与物业服务相融合,全面推行居委会“全岗通”,通过规范“一套设置”、健全“一套制度”、推广“一本日志”、开展“一系列培训”,培养居委会工作人员“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一网通办”。在沈岳佳园物业服务大厅设置社区“全岗通”专岗,由2名居委干部和社区网格员担任专员,实施“错时工作制”,明确服务时间,规范作息制度,通过错时工作保障工作运转,方便居民群众在平时、晚间、双休日、节假日“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努力实现“群众等”到“等群众”的转变,截至目前,共梳理政务服务清单40余条,为居民办理民生事务80余件。
三是打造物业主导体系。制定了红色物业“十项标准”,秉持三星级收费四星级服务理念,从与业主息息相关的住、行问题入手,每天定点卫生清扫、不定时园区巡逻,合理规划电动车停车位,着重提升小区环境卫生与居住安全指数。严格落实设岗定责,嘉庆阳光物业公司年初向全体业主公示服务标准并接受业主监督,各类人员按照“小事马上就办、大事按程序办”原则,让业主意愿件件有着落、条条有反馈、事事有监督,让业主议事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打造居民共建体系。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活动联建、服务共享,促进居民与社区间的交往、互动、协商、行动,鼓励参与小区治理,从而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通过打造“熟人社区”,增强居民社区归属感,体现居民社会价值,全面深化基层自治。
建立三项机制
针对回迁小区基础设施差、杂草丛生、环境脏乱、车辆停放无序等难题,街道探索吹哨报到、红色积分、以房管人3项机制,构建了服务更深入、治理更多元的红色物业格局。
一是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实行“业主吹哨、党员报到”“党员吹哨、物业报到”“物业吹哨、社区报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五级“吹哨报到”机制。有效链接市场监管、城管综合执法、司法等力量进小区,破解了小区内道路破损、停车难、僵尸车等系列治理顽疾300余件。
二是建立红色积分机制。在党员中实行红色积分,建立红色积分管理制度,通过热心调处、共商共议、公益活动获得积分,列入“红色账户”,统一兑换日常用品、物业费折扣。同时作为“文明家庭”“优秀共产党员”表彰依据,充分发挥党员在红色物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建立以房管人机制。针对回迁小区出租房较多、流动性强等难题,创新开展了“红、绿、黄”三色管理法,将党员户、长租户、短租户划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类型,建立每月上门拜访制度,动态管理人员信息。在底数摸清、排查到位基础上,依托“e呼善应”平台,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和有效监管,形成详实可靠便于管理的民情档案2000余册。
理出“三张清单”
针对物业服务单一与居民需求多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针对不同需求开展普惠性的保洁、保安、维修等日常服务和个性化的代办缴费、医疗康养等定制服务,有效打通了红色物业服务小区居民的“最后一纳米”。
一是活动中理出居民的需求清单。物业牵头每月开展一次专题活动,“党员楼长+物业管家”通过组织开展的“德孝之家”评选、关爱“空巢老人”、亲子互动、知识讲座等活动,近距离收集居民需求,整理形成了一张需求清单。
二是走访中量出辖区的资源清单。通过日常走访整合辖区资源,挖掘有特长的党员、志愿者,建立“红色智库”,涉及专长覆盖书法、绘画、歌唱、运动等5个方面,采用预约服务模式,让“红色智库”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同时,利用周边商圈及单位资源,开展4类便民服务,链接社会组织及社会资源,做好社区公共空间的运营,营造交流、和谐、美好的小区环境。
三是实践中定出小区的项目清单。在零距离家园精心布置了“书享zone”“家园salon”“维修驿站”“服务club”4个小而精的公共空间,“零距离家园”理事会成员定期在此举办活动,列出服务项目40余件。截至目前,从辖区单位引入各类资源,为业主提供亲子教育、共享书屋、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30余次。(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