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北辛街道:推进区域化党建 提升基层活力
发表时间:
2020年01月11日 10:14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滕州市北辛街道立足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众多、市场商圈集聚的实际,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机制建设,通过建立运行街道“大工委”制,在基层组织、党员管理、协调运转、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推进转型期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健全区域共建、动态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的限制,组建区域联合党工委。在辖区范围内选聘市教体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人社局等11名有较大影响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针对商业主城区转型发展需要,组建街道综合党委,选配5名党建指导员,专门服务街道非公企业和两新组织。成立育才路社区党委,下辖翠湖、华腾、君瑞城、双坛四个网格党支部,建立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
二是完善管理网络。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遵循党员数量相当、地域相邻、志趣相投、行业相近的原则,将街道范围内所有党组织划小为73个“六型”(单位型、楼栋型、志趣型、流动型、商务型、物业型)支部,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网络体系。
三是强化领导核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大工委”书记,派驻一批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合力开展辖区各类组织的党建工作,增强了街道在区域党务、事务中的核心领导力。
建立健全区域共管、灵活多样的党员管理体系
一是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基层党内生活方式,探索开放式组织生活,推出党建网络平台、党员微信群和党建手机短信等载体,引导辖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民主建设。
二是实行区域党员动态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特点,建立全面覆盖、协调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实行岗位管理;对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活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实行监督管理。
党员设岗定责开展卫生整治
三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坚持双向共管,建立“一库(党员信息库)一证(流动党员活动证)两卡(联系卡和活动记录卡)”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对转进转出党员建立台账,填写《党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建立关系转移党员档案册,做到随时登记、随转随记。
建立健全区域共商、和谐有序的协调运转体系
一是健全区域会商机制。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区域共建理事会、和谐促进会等平台,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松散的党组织联结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打造了一批发展建设亮点: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信访积案明显减少,北辛中学通盛路校区等学校建设项目有效破解了大班额、上学难等问题。
北辛中学通盛路校区建设项目
二是健全双向协作机制。推行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引导区域性党组织积极开展面向驻区单位的服务活动,驻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区域性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做到信息共通、阵地联用、活动合办,实现互惠双赢。
驻区单位联席会议
三是健全党群联动机制。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新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同步调开展活动,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目标、机制和行动的一致性。实施党建带团建,在鲁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文化传媒公司——九伍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党支部、团支部,建立企业党校、团校,将党建嵌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长久发展。推进楼宇党建,立足翔宇经典写字楼、昊洋金融大厦,探索商圈党建新路子,推动群团活动常态化。
建立健全区域共享、集约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服务平台共建共享。高标准规划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总面积2600平方米的“北辛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目前街道70%的业务可以在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真正构建了“一刻钟党群工作服务圈”。投资1000万元,整合原双坛、科圣园两个社区居委会,建设了4500余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策划育才路社区党委党建示范点,建设“一站七中心”集成阵地、试点“红色管家”,打造社区治理新模式。
双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二是党建引领贴近需要。针对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需要,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实施综合治理“红袖标工程”,打造了一支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治安志愿者为主体,辖区公安、保安协同治理的巡防力量;采取交叉任职方式,加强小区物业管理行业党建联建,推动物业管理全域覆盖、健康发展。
“双报到”共建单位举办联欢晚会
三是服务范围全域覆盖。积极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引导和激励党员各尽所能、各展其长更好服务群众。53个企事业单位到27个社区“双报道”,确定共驻共建项目48个、开展志愿活动40余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