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滕州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城市社区

滕州市北辛街道:探索推行 “三位一体、五化统筹” 社区治理新模式

发表时间: 2020年03月13日 13:54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北辛街道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15万人,现有城中村25个,居民小区99个,其中老旧小区58个;商贸市场11个,各类业态个体工商户1万余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作为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的作用更加凸显,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深化社区治理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北辛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初步摸索出基层党建一体化、物业管理融合化、以房管人精准化、社区治理网格化、基础保障长效化“五化统筹”社区治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管用有效、富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基层党建一体化
  针对城市化中基层党组织资源力量薄弱、覆盖面不足、功能发挥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建大党委、设小支部、创共同体,有效地把组织联起来、把各方力量统起来。
 
  一是建大党委。突破原“支部居委”架构,整合区域内连片网格,在育才路社区党委成功试点后,逐步推广设立社区“大党委”,吸纳驻区单位、社团组织、物业企业、业户代表到社区党委任职;组建社区党委联席会,社区所辖联建单位定期联席办公。通过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联建,拓展社区党组织承载力,提升统筹能力。
 
 
  二是设小支部。按照“一个网格一个支部”的原则,对应成立网格党支部,依托行业、楼宇、商圈等区域特点,设立党小组或联合支部,辐射社区全领域,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业态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体系,实现社区内居民、社团、行业党组织全覆盖。
 
驻区单位开展服务活动
 
  三是创共同体。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形成最大范围的议事平台,让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不作“旁观者”。用好“双报到”机制,开展“组织共建、活动共联、工作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动员驻区单位为社区提供帮助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有54家单位到街道社区报到,累计支援物资近30万元,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社会共治共建的共同体。
 
 
物业管理融合化
  针对物业公司和居委会作为不同主体,服务居民资源力量无法有效融合问题,全面落实物业公司到街道社区报到,深入推进人员、机制、服务三融合,构建一体联动的物业服务与社区管理模式。
 
  一是人员融合。推广育才路、新兴北社区物业和社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社区“两委”、网格支委成员进入物业公司、业委会任职,物业公司、业委会负责人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调配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是机制融合。吸纳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参加“大党委”会议、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实现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建立“述诺践诺”机制,物业公司签订共建承诺书,召开“述诺践诺”会议,双方分别述职、双向打分、互相评议;开展“最美物业”“最差物业”评选,用管评措施促物业服务提升。近日,街道正在开展居民评议物业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物业在社区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服务融合。辖区30家物业公司和社区建立结对联系,推行服务资源联建联用,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物业企业、共建单位、志愿单位资源,相互挂牌、共同使用;将社区党组织服务与物业服务结合起来,丰富物业服务职能,拓展社区党组织服务范围。对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由居委会托底,通过街道国有物业公司介入、结对物业公司具体指导等方式,开展保洁、保安、维修等日常服务,打通了居委会服务小区居民的“最后一米”。
 
 
以房管人精准化
  针对社区治理中人员流动性大、住房人口底数不清等问题,抓住疫情防控期间集中排查有利时机,全面摸清辖区住房人口底子,用好“一图一表一库”,实现以房管人、人房共管。
 
  一是画好一幅图。以社区为单位,把辖区全貌分片切块,绘制区片房屋图,编制房屋号,建立房屋“身份证”,形成街道房屋电子底图,全景展示各社区和居实有房屋分布情况,并用颜色区分商铺、自住、出租、空置等不同情形,方便管理。
 
  二是填实一张表。建立《住户信息登记表》,由居委会会同物业办定期入户采集记录房屋信息、家庭情况、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身份信息”,做到表格填写真实全面、户况显示详实准确。加强出租房管理,房主在出租房屋时须到居委会和社区警务站“双登记双备案”,登记出租房屋资料、备案承租人信息。
 
做好住房人口信息排查
 
  三是完善一个库。建立住房人口动态信息库,采用上门核查和推送核实方式,与计生、公安户籍、供水、供电、不动产登记、住建等部门协作联动,对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出租房等信息及时更新。全面使用“滕云出入登记”程序,准确记录居民出行信息。建立“云社区平台”,实时共享房屋、人口动态变化信息,进一步织密管理网格,固牢基层治理底板。
 
 
社区治理网格化
  针对社区治理任务庞杂、治安防控难度大等问题,深化完善网格管理服务机制,科学建网、用网,实现社区管理“一网兜底”。
 
  一是科学建网。按照“属地为主、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的原则,设立8个社区网格工作站,划定126个基础网格,配备网格长60名、专兼职网格员126名,定网定人定责,包干负责网格事务。
 
 
  二是服务进网。将公安、司法、城管、市场监管、民政、物业等纳入网格,以交叉任职、场所共享、信息共通的形式,将各类资源力量整合到网格。网格员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标,每天不间断在网格巡查走访,采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在疫情防控期间,承担了大量摸排、随访、值守、消杀任务,赢得了群众口碑。
 
网格员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
 
  三是科技治网。搭建“云社区”综合治理信息平台,为网格员配备手持信息采集终端,实现信息实时采集,事件网上办理。在君瑞城等成熟小区推广智慧安防,安装人像识别智能门禁,在赵王河小区等开放式老旧小区推广电子围栏,实时掌握进入人员车辆情况,实现社区要素可查、可控。
 
 
基础保障长效化
  针对城市社区办公场所、人员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强化人、财、阵地保障,高标准做到“三有”,进一步夯实基础。
 
  一是有队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将政治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打造结构优良、能力过硬的社区管理队伍。推行社区工作者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以实绩定绩效、以绩效定薪酬的规范化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是有资金。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投入机制,加大社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有钱办事;按照标准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采用项目化、购买式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阵地建设
 
  三是有阵地。采取小区配建、租赁或购买等方式,配套网格工作站,解决网格党支部阵地问题;融入电商、书吧等发展元素,托老托幼、家电维修、便民理发等服务元素,党建、文化等引领元素,综治、调解等治理元素,打造“一站七中心”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通过探索推行“三位一体、五化统筹”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统筹引领的核心地位,构建了条块结合、纵横相融、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不同层面的资源、力量得到有效凝聚,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