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市中党建在线 > 党建和组织工作宣传 > 热点关注

枣庄市市中区:不能盲信人才“舶来品”

发表时间: 2021年10月21日 10:29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舶来品”,顾名思义,即国外引进的物品或事物,引申到人才领域,可以理解为有过海外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而被引进到国内的人才。

  诚然,海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了国外先进理念、经验和技术,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拓展了我们的“朋友圈”“交际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也应注意,某些地区引才用才,盲信“外国的月亮要圆点”“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过分注重所谓的“海外经历”,追求高大上和帽子头衔,付出代价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成效,最终为了“面子”失了“里子”,得不偿失。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然要有兼容并包的胸襟气量,海外人才我们不仅要用,更要用好。一方面,要给与相当重视和大力优惠,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另一方面,要着眼实际,树立正确的引才思维,打破原有思维定式,拓展引海外人才、用海外人才的渠道,让他们发挥效用、创造业绩。

  要把好“入口关”,选贤任能。选人才、用人才不能忽视才干,更要重品德,海外人才引育也是如此。由于国情、制度不同,不少海外人才背景复杂,尤其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更要谨防某些戴着“有色眼镜”、披着“变色衣”、搞“过度包装”的所谓“海外人才”,不仅带不来经济社会效益,反而破坏了正常的“人才生态”,甚至侵害国家安全。对海外人才的引进,一定要多做背景调查、多做情况了解,注重品德、能力、岗位匹配度的考察,坚决破除条条框框限制及“高大上”倾向,让真正优秀的海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要把好“使用关”,人尽其用。引进海外人才不是为了完成数字报表、考核指标,更不是锦上添花、“面子工程”,而是要切实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当前不少地区对海外人才往往一引了之,束之高阁,既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靶向引才,也没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支撑平台,甚至出现了人来了待不久,徒耗心力而无效用的尴尬境地。引才是为了用才,用才就要结合经济社会实际,不徒慕虚名,不盲目跟风,要根据产业规划引才,根据项目资本引才,根据资源禀赋引才,让海外人才和地区发展实现“无缝连接”,真正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从而留住人才,互利共赢。

  要把好“方向关”,内外并用。近年来,各地“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为吸引人才开出了不少优厚条件,但也出现了“内冷外热”的不好倾向:对本乡本土人才人为设置高标准、高门槛,对外地人才、海外人才则给与诸多重视和优惠条件,甚至一路绿灯,引发不少问题。因此,把握人才引育方向至关重要,要引“金凤凰”栽“梧桐树”并重,既发挥海外人才复合背景、眼界宽广的长处,也发挥本土人才植根当地,了解乡情的优势,树立能力优先,注重实绩的鲜明导向,不生搬硬套,也不先人后己,坚持“一碗水端平”,谁能用用谁,谁好用用谁,真正激活人才工作“一潭活水”。(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