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峄城党建在线 > 干部工作 > 干部管理监督

枣庄市峄城区点燃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关于激励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时间: 2018年07月18日 14:17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镇村干部处在“三农”工作的最前沿,是落实政策、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骨干力量,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到各项政策的落实成效。为此,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的要求,枣庄市峄城区区委组织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7个镇街和6个区直部门,座谈了区直部门负责人、镇街党政正职、科级干部、村居支部书记等30余人,就提振镇村干部积极性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主要做法

    一是紧紧地抓住思想引导这个根本。各镇街采取辅导培训、党性教育等形式,引领镇村干部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干事创业导向。如,坛山街道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到浙江大学开展高端培训,阴平镇、古邵镇组织干部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等等。加强干部心理疏导,对工作负荷大、责任大、压力大的干部,及时排解疏导,打消思想顾虑。如,峨山镇先后2次组织镇村干部培训班,开展法律、廉政、抗压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二是牢牢地扭住考核激励这个导向。各镇街建立健全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牢固树立实干担当的用人导向,让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有位置、得实惠。如,峨山镇在科级干部提拔、中层干部调整时,优先推荐使用在核桃基地建设、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扎实肯干、表现突出的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在政策、财力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镇村干部的待遇报酬。如,榴园镇设立了4000、5000、6000元的村级绩效报酬,吴林街道对没有违法建房的村居一次性奖励3000元。

    三是暖暖地开展人文关怀这个创新。建立健康关爱机制,加强对干部生活状态和内在需求的关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坛山街道每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开展健康体检;阴平镇从“吃、喝、住、行、医、学、劳、文”等方面,开展人文关怀,制定机关党建活动计划,一月一主题,趣味运动会、红色诵读、登山、摄影等活动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利用空闲地打造现实版“开心农场”,以站所为单位,建立职工“小菜园”;通过工会,每年为机关干部发放生日蛋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是对经济待遇,存有落差心理。镇村干部经济待遇普遍偏低,与区直部门有一定差距。镇村干部工作距离远,时间成本、交通成本高。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镇村干部在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方面全面从严,少数干部心理上有了落差。比如,镇街干部经常开私车办公事,致使一些干部能不下去就不去。

    二是对入编晋升,存在焦虑情绪。干部政策要求,中层干部提拔副科级干部必须是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各镇街由于改革原因,分流不彻底,存有较多的非实名制事业编制人员。他们大部分是镇街的中坚力量,但入编晋升无望,感到迷茫、焦虑,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比如,某镇安监办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领导也一直重点培养。但由于受身份的影响,感到晋升无望,直接请辞。

    三是对从严治党要求,存在适应障碍。扶贫攻坚、信访维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随之,审计巡察一轮接着一轮,问责压力大。以前可以触碰的灰色地带现在也成了禁区。以前各地各级趋之若鹜的项目资金,现在也成了“烫手山芋”。有的镇街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的新常态,不敢干、不会干,干事创业的劲头明显下降。

    四是对过重的工作任务,疲于应付。一方面,一些业务部门将任务、责任推向基层,属地管理任务较重。镇街无执法权,遇到法律意识强的群众质疑时,有一种“师出无名”的尴尬。另一方面,财权不配套。上级制定政策时,有的只是将任务、责任传导至基层,只出政策不出钱。上级各部门都要求镇、村落实主管业务部门的人员、经费等政策,无形中增加了基层的财政压力和工作压力。此外政策不连续。有的政策太笼统,基层操作的随意性太大,致使一些政策执行起来有偏差。

    三、意见建议

    一要发挥领导干部这个“表率”。“一把手”是作风标杆和精神支柱,主要领导“在状态”,广大干部也大都“在状态”。因此,必须让领导干部的这个关键少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岗位职责,勇于担当、善于担当。要紧扣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点,采取领导干部上党课、专家辅导、学习先进典型优秀事迹、党性教育等形式,增强各级干部特别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领导干部心理疏导,区领导与镇街领导班子成员,镇街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村居、站所负责同志之间要经常性谈心谈话,交流思想,释放心理压力。

    二要树立有为有位的导向。要加大乡镇干部表彰比例,适时评选表彰优秀镇村干部,表彰在重点岗位、重要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领导干部,落实奖励政策。同时加大选拔使用力度,深入推进“五好”村居创建,细化标准,加强宣传,对党的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文明工作落实到位的村居干部发放业绩考核报酬。

    三要打开镇村干部入编晋升的“天窗”。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出领导岗位,让真正干得好受重用、得提拔。深化从本土优秀人才中考录基层公务员试点改革,畅通实名制编制人员进入渠道,重点从乡村、社区、企业等优秀基层人员中招录一批乡镇公务员。探索非实名制干部的“出口”渠道,加大从镇街非实名制人员中遴选力度。

    四要用好人文关怀这个“杠杆”。落实正常工会福利待遇,每年发放会员生日蛋糕,逢年过节发放传统节日用品和职工必须生活用品。鼓励镇街定期组织开展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丰富干部业余生活,陶冶干部情操。引导镇街机关改善办公条件,在食宿以及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为干部考虑。要落实人文关怀,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高端培训,邀请心理专家授课,帮助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五要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镇街权力清单。明晰“属地管理”使用范围,特别是对违法建设拆除、交通安全管理等没有行政执法权限的工作,不能因“属地管理”而一概追究责任,切实改变镇街因“属地管理”而承担无限责任和全能政府的现状。探索建立镇街与上级部门的协作机制,特别是对国土、教育、卫生、财政、治安、司法等与相关区直部门齐抓共管的事务,扩大镇街对这些站所的考核意见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增强管理协调力度。

    六要充分发挥执纪问责“治病救人”的功效。要引导镇村干部正确看待执纪问责作用,深刻理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对受到处分的干部,要做好心理疏导,释放心理压力,使其轻装上阵。同时,建立容错纠错、尽职免责机制,严格按照“三个区别开来”,对落实城市建设、棚改拆迁、控违控建,招商引资、财源建设、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创城创卫、环境治理等工作中,勇于改革创新、履职担当,出现失误或错误的单位和干部,实行容错免责,切实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干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