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张汪镇杨楼村:党群同心绘就强村富民新画卷
发表时间:
2022年10月24日 10:35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杨楼村位于滕州市张汪镇政府驻地南2.2千米,共有耕地面积540亩,人口138户、486人,党员18名。近年来,张汪镇杨楼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支部强、文化兴、村庄美、群众富,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挖掘培育乡村文化,从“一麦一棒一身土”的传统农业村华丽蝶变成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网红打卡村,绘就了一幅强村富民新画卷。2021年村集体收入33.6万元。
“三社融合”夯实发展基础
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发展模式,先后创办三个合作社,多元化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办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建制土地流转,发展马铃薯、蔬菜、元宝枫种植,鼓励村内种粮大户和致富能手入社,采取种间套种的方式,提高每亩土地单产效益,入社社员每亩地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盘活沟边路旁闲散地块,整理地畦、沟渠等,村集体增加土地68亩,年实现收入20万元。创办劳务输出合作社。针对村内耕地整建制流转后劳动力剩余问题,村党支部采取统一调度、按单结算的管理办法,定向派送到附近马铃薯种植大户等短期务工。目前入社人员涉及周边6个村、50余人,社员年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村集体每年收入2万余元。同时,大力发展手工编织鱼网产业,让112户老年人实现足不出户在家里“上班”,人均每日收入达到70元。创办杨家楼股份合作社。按照“资产变股权、社员当股东、人人得红利”的发展思路,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村集体资产量化评估345.03万元,共计总股数42.28万股,每股8.16元,全村配股、分红人员121户、402人。目前,合作社运转良好,股东分红118元/股,盈余2.6万元,经股东大会协商,盈余款全部用于缴纳村民的水电费等公益事业。
“三园共建”打造生态产业
围绕建设“生态农业、休闲农庄”,实行“边角经济”模式,大力实施“三园”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创建。葡萄采摘园。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边角地搭建钢结构葡萄架,采取“村级购置、农户管理、统一销售”模式,每年定期举办葡萄采摘节,销售收益户与村按比例分成,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4万元左右。百果观光品尝园。通过流转村西边荒场地10余亩,种植各类果树300余株,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余元。休闲垂钓园。通过对位于村中心的废弃多年的坑塘实施改造再利用,建成一处生态垂钓氧化塘,每年放养鱼苗1500余斤,并配有徒步吊桥、垂钓台等娱乐设施,现已成为周边村民网红“打卡地”,实现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
“三个规范”激发组织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不断增强党支部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党员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投资20余万元建成一处集党群教育、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建文化广场,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微信群”。规范村务财务。严格按照“阳光议事七步法”程序要求,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村民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党员村民代表、村委会、党支部三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规范为民服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建立“为民服务代办点”,为村内10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村党支部、党小组、志愿者三级网格治理模式,实行户家门前卫生评比积分制,并与年终集体分红挂钩,每年春节对评选的市级美丽庭院户进行表彰,有效激发了干群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动力。
下一步,杨楼村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以加强村级组织规范运行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