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龙泉街道:以城区住房人口普查摸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发表时间:
2020年03月17日 10:53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开展城区住房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更是科学防控疫情的紧迫需要。近期,滕州市龙泉街道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扎实高效地完成了普查摸底任务。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用住房人口普查摸底的成果推进治理水平提升。
主要做法
(一)系统研究理思路,强化领导压责任。一是深入研究,迅速启动。组织相关部门、社区以及分管负责同志,分析论证工作思路和落实办法,形成了措施具体、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广泛征求社区、居级意见,科学设计了普查表格,形成“一个小区一张表、一家住户一个档”的表格模式,制定了“因居施策、先难后易、全面摸排、确保质量”的工作思路。召开工作部署会议,下发工作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全面启动街道普查工作。
专题研究普查工作
二是加强领导,压实责任。街道把该项工作列为“书记工程”,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社区为单位,下设7个工作组,分别明确1名科级干部任组长,具体牵头负责各社区普查工作。实行日通报制度,每天将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在微信工作群量化通报,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推广经验、相互借鉴,推动形成各工作组比学赶超、亮赛成绩的良好氛围。
进行宣传动员
三是广泛动员,凝聚合力。结合疫情防控,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支持和配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社区、居干部由最初的被动式执行转变为创新式落实,大量社会志愿者、在家大学生等群体加入到工作队伍中来,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充实了工作力量。
(二)“四个结合”全覆盖,精准施策清底数。按照“应采尽采、全面覆盖、不漏一户、一房一档、一户一档”的要求,结合实际,采取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措施。一是与综合治理网格化底数相结合。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基础较好的小区,组织人员认真比对网格化管理系统存储的住户信息,采取电话方式对变动情况,逐一核实,更新信息。二是与物业管理底数相结合。在物业管理较规范的小区,依据物业公司现有的住户信息数据,组织普查工作人员、物业公司人员进行联合比对,查缺补漏,完善信息。
进行信息采集登记
三是与疫情防控出入登记相结合。依托住宅小区疫情防控卡点,在居民办理通行证时,全面推广“腾云出入登记系统”,一并采集住户信息,拓宽了普查摸底的渠道。四是与入户采集信息相结合。对基础信息不健全的小区和住房,采取多种方式,入户采集,消除排查盲点。比如,通盛居委会积极发挥保洁员工作优势,由保洁员参与分发表格至居民家中,次日收回,每采集一户信息给予0.5元补助,提高了入户采集信息效率。和家园小区采取“无接触普查模式”,在每户居民的门把手上张贴摸底登记表,次日专人回收。苹果花园、金河湾、龙泉苑、樱花苑等小区通过微信群、社区邮箱、二维码等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普查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加大投入强保障,健全机制促长效。一是强化物资保障。街道财政为7个工作组各拨出专项经费,集中购买防疫物品,确保必要物质保障到位。二是强化人员保障。把95名网格员和504名志愿网格员充实到普查队伍,抽调40名擅长操作电脑的教师帮助信息录入。以开展普查摸底为契机,开展推选“楼长”活动,组建小区志愿者队伍,打通“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关节,织密管理网格,推进社区自治。
信息集中录入
三是强化资源、技术支持。借助市派工作队的优势,从不动产登记、热力供应等方面收集住户信息,反馈给普查工作组,作为普查摸底的重要信息参考。街道还组织人员开发出扫码信息录入小程序,住户填完后,信息可直接导出,不需要再填表、录入电子表格等操作,极大提高了信息采集录入的速度和质量。
工作成效
(一)全面摸清了底数,创新建立街道住房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完成辖区123个小区(含组团、宿舍)、76688户、199773人的基本信息采集和电子信息录入工作,有效解决了城区人口、住房信息底数不清、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为扎实开展疫情防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赢得了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契机,由街道信息中心牵头,在市大数据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持下,探索开发街道住房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辖区住房人口分类梳理,及时掌控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实现了“以房管人”的机制化、高效化、常态化。
(二)突出了党建引领,推动街道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更加坚实。通过住房人口普查,树立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鲜明导向,坚持社区发展到哪里,社区治理就跟进到哪里,筑牢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一方面,通过住房人口信息普查,把社会治理纳入街道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完善社会应急管理、党群共建、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社区大党委建设和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两代表一委员”五位一体社区管理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成立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把社会治理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坚持考核考治理、评议评治理,将社会治理作为街道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与干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相结合,切实压实了社会治理工作责任。
(三)回应了群众需求,推动街道社会治理实际效果不断提升。在开展信息普查工作的同时,着力剖析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症结,研究解决措施,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目前,共收集梳理社会治理(含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事业、城市建管、干部作风等6大类、14个方面、88项具体问题,汇总建议154条,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已落实立即改进,其他问题已制定整改计划,有序推进解决。
及时解决居民反映问题
针对社区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街道进一步明确各社区区划范围,全面加强属地管理责任的落实;为服务管理力量不足的居委,配强配齐社区工作力量,组建小区志愿者队伍,满足了社会治理的需要。针对网格管理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完善网格人、财、物投入保障机制、运行管理、考核评议等机制,疏通“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四级关节,织密管理网格,堵塞了“网眼大、网不住”的漏洞。针对社区服务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开发了“智慧社区”平台,居民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智慧社区平台”,就可以查阅到社区服务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微心愿等认领志愿服务,使社区居民接受服务“不打烊”,参加教育培训“不出门”,提供志愿服务“不单一”,充分感受到服务带来的便利。(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