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枣庄党建在线 > 基层党组织建设 > 机关事业

枣庄市市中区:区域统筹 百村发力 持续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

发表时间: 2022年09月28日 08:44 来源: 本站原创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确立“整村推进、整镇建强、整区提升”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完成“脱壳”“消薄”“破五进十”目标任务。2021年,全区11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大关,100万元以上村13个,走出了一条以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一、聚焦组织引领齐心协力“谋发展”

  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区委主抓、镇街主责、支部主战”协同体系。一是下好规划“先手棋”。区委区政府制定实施方案,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区“八大提升突破工程”重要内容,纳入中心工作、列入综合考核。纵深推进三年强村计划,总结推广“12条增收路径”,配套出台4项保障措施,推动集体经济由“单一型”低层次向“高水平”多元化转变。二是绘好一线“作战图”。区级统筹调度,明确18名区级领导下沉一线,分包联系6个涉农镇街,通过“村村到”调研,提出发展建议233条。镇街强力推动,搭建集体经济发展竞技擂台,集中开展走村观摩、交流培训14场次。三是立好强村“军令状”。将集体增收作为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管理的硬指标,与星级评定、评先树优、薪酬待遇挂钩,压实责任促发展。实施第一书记突破项目,确定增收项目46个,对带动集体增收超过5万元的,年度考核“一票肯优”。

  二、突出路径优化你追我赶“快发展”

  坚持重点抓、抓重点,强化有效路径供给,营造宽松发展环境。一是资源“腾笼换鸟”。用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利用清理出的不合理发包的4.53万亩机动地、“四荒”地,212.17万平方米各类建设用地,通过对外发包、盘活利用等手段,带动村集体增收1200余万元。二是金融“给力赋能”。搭建“金融e村”(政银农直连)平台,指导7名挂职金融副镇长下沉一线,对接集体经济项目103个,协助农业经营主体办理“鲁担惠农贷”“富民生产贷”9442万元。三是村企“共建共融”。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6家,为村级增收注入动能。深化“百企联百村”行动,组织12家国有企业与村级集中签约,带动帮扶村平均增收5.2万元。四是产业“连片提升”。集全区之力打造“凤翔果香·山水孟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整合3500万元政策资金,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政策措施、统一资金投入,推动片区内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

  三、强化要素保障行稳致远“长发展”

  坚持资源整合、多龙注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做实政策保障。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特色村、精品村”三年创建行动,对创建成功的村庄,区委隆重表彰挂牌,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20—40万元。按照村均每年19万元标准,区级财政配套1308万元,提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二是做实组织保障。扎实推进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在完成8个软弱涣散村重点攻坚的基础上,对15个经济薄弱、矛盾复杂村,同步进行规范提升。结合“破十攀百”任务落实,对3名“守摊子型”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动态调整。三是做实人才保障。将“回村任职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全区“人才新政”,为15名符合条件人员落实购房和生活补贴,吸引63名在外能人回村投资兴业,发展项目44个,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四是做实待遇保障。将村干部工作成绩与经济待遇直接挂钩,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量中拿出10%—20%比例奖励村干部,连续3年兑现“增量奖”“保持奖”540.8万元。(中共枣庄市市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