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庄市山亭区创新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整合资源、下沉服务,打造红色网格,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争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一、党建+四级联动,用好市域社会治理“指挥棒”
一是强化党建领航“善治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区委作为第一指挥部,高位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镇街是实施指导处,村级是政策执行端,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点,努力实现区、镇、村、网格四级联动。二是健全“善治制度”建设。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制度,条块联动、同向发力。三是夯实“善治阵地”。构建“1+1+3”综合性综治中心。(“1”即“一个中心管统领”,另一个“1”即“一个平台管指挥”,“3”即“一个窗口管审批、一个中心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
二、党建+网格升级,按下市域社会治理“精准键”
一是在双向融合上聚力用劲。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党建阵地双向融合机制,实施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实现党建、网格联建联治、联动联创。全区共划分694个基础网格,在基础网格内细化单元网格1563个,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一体化”网络。二是在管理制度上聚力用劲。制定《山亭区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实战手册》等制度,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聚力用劲。全区配备网格长276人、网格指导员326人、专职网格员694人,组建志愿网格员1500余人,深入10个镇街培训网格长、网格员等1000余人次。
三、党建+多元服务,唱响市域社会治理“大合唱”
一是整合资源力量、下沉服务。创新实施43名县级干部、86名区直部门负责人帮包村居、1101名科级干部下沉网格服务,搭建“五员协同”的社会治理框架体系,有效打通末梢管理“微循环”。二是强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推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与基层网格融合,加强困难群众帮扶、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2%,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融合“微网格”治理力量共建共治。深入到村小组、商圈、楼栋等治理末梢,打造“红色物业”“红色厂区”等“红色微网”,发挥无职党员、五老乡贤、志愿者等人员作用,担任微网格员,让群众共享平安成果。
四、党建+科技赋能,谱写市域社会治理“新华章”
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服务型政府,创新实施“山亭e诉通”社会治理模式,让群众“线上”提诉求,政府“线下”马上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山亭e诉通”平台关注人数达到19万余人,受理群众诉求14003件,已办结13994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9.1%,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在2020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第二次测评中,山亭区再次蝉联第一。(中共枣庄市山亭区委组织部)